最近網上爆火的一個問題:“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2000萬的流覽量,近8萬條回答,令我意外的是認可度最高的答案竟然是“沒有意義,只是為了活著。”似乎每個人都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對於人生的意義更無所適從!
那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經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思考過這個問題。
匆匆百年,我們終其一生也不過是這世間的一個過客,臨命終時才會明白我們以為一直在追尋幸福,而實際早就已經違背了幸福的初衷,成為了金錢的奴隸。我們承認金錢的運作加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現如今已經是活著就是為了賺錢,乃至談錢色變就極其可悲了。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在南美洲的原始森林裡生活著一種體型非常嬌小的“翠波鳥”,但是它們築的巢穴卻非常的大。這個異常現象引起了動物學家的疑惑,它們的身體如此嬌小,為什麼要建造如此巨大的巢穴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他們抓住一隻翠波鳥進行試驗,把它關在一個碩大的籠子裡,觀察它築巢的全過程。令人奇怪的是,這只鳥只築了一個比自己身體略大一些的巢就停工了。這時,他們又往籠子裡放入另一隻翠波鳥,後來的這只翠波鳥住進籠子後也開始建造自己的巢穴,與此同時,原來的那只翠波鳥看見新來的同伴建巢,立馬也重新開始加建自己的巢穴。於是兩個巢穴越來越大,幾天後巢穴已經是自己身體的幾倍那麼大了。由於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兩隻鳥都已疲憊不堪,築巢速度明顯變慢了下來。又過了幾天,第一支翠波鳥竟然疲勞而死,與此同時後來的這只鳥也停止了繼續築巢。
為了避免這種結果是偶然因素導致的,動物學家又做了好幾組實驗,結果發現都是大同小異。研究人員至此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源於這種鳥特有的習氣“攀比”造成的。他們見不得同伴的巢穴比自己更大更好。可悲的是在這種攀比之下,最終只能導致相對弱小的翠波鳥在疲倦、憤怒、抑鬱中漸漸消亡。
動物有此行為尚可理解,如果一個人也因為盲目的追求金錢、攀比而令自己疲於奔命甚至積勞成疾就很可悲了。仔細回想我們親身經歷、親眼看到的,不難發現,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之所以如此快節奏,真的是由於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嗎?我們需要的真的有那麼多嗎?追求上進是一種美德,世法上,適當的競爭也確實能夠促進彼此共同努力,但是如果把競爭當成攀比,並一味的追求虛假不實的東西,而得到之後又極盡揮霍,那麼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浪費自己的生命,追求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我們總覺得別人擁有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卻忽略了我們本就擁有的屬於自己的幸福。其實時代的進步並不是建立在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是應該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修行生活。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會步向死亡。但即便如此卻依然有人殫精竭慮甚至不惜犧牲有限的時間去換取那不等價的人生。百年也不過彈指一瞬,仔細想想我們的一生又曾得到過什麼?不錯,富可敵國是一種人生,但三餐夠溫飽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人生呢?真正的幸福是一種來自心底的淡然,不受他人的影響,不受世俗的眼光,能夠靜下心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這是我們的本能,但盲目的攀比,越來越隨意的透支身體,就違背了幸福生活的初衷。我們總想獲取自己未曾擁有過的東西,卻往往忽視了當下已經擁有的。不管我們曾經創造出多麼輝煌的成就,不管我們曾經是富翁還是乞丐,我們終將離開現有的這個世界,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我們的存在與消失對這個世界來說沒有絲毫的影響。只有當我們真正接近死亡時才會明白,那些所謂的物質與金錢其實沒那麼重要,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死後只能隨因果業力在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輪迴。
人身難得今已得,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份虛榮和愛慕。生命如此短暫,我們難道還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糾纏不清嗎?而作為佛弟子的我,明白只有通過學佛修行,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才能讓自己有機會脫離生死的束縛,不再被輪迴左右,達到永恆幸福的彼岸,生命才變得有意義。
佛法難聞今已聞,我們必須藉著得逢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住世的大好時機,跟隨住世佛陀學習真正的佛法,成就解脫,脫離生死輪迴之苦。
撰文:多持
編輯:去一塵
內容摘錄自【幸福圆满人生】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